醫用內窺鏡分類
發布日期:2012-02-13按其發展及成像構造分類:可大體分為3大類:硬管式內鏡、光學纖維(軟管式)內鏡和電子內鏡。
按其功能分類:
1、 用于消化道的內鏡:硬管式食道鏡;纖維食道鏡;電子食道鏡;超聲電子食道鏡、纖維胃鏡、電子胃鏡、超聲電子胃鏡、纖維十二指腸鏡、電子十二指腸鏡、纖維小腸鏡、電子小腸鏡、纖維結腸鏡、電子結腸鏡、纖維乙狀結腸鏡和直腸鏡。
2、 用于呼吸系統的內鏡:硬管式喉鏡、纖維喉鏡、]電子喉鏡、纖維支氣管鏡、電子支氣管鏡、胸腔鏡和縱隔鏡。
3、 用于腹膜腔的內鏡:有硬管式、光學纖維式、電子手術式腹腔鏡。
4、 用于膽道的內鏡:硬管式膽道鏡、纖維膽道鏡、電子膽道鏡、和子母式膽道鏡。
5、 用于泌尿系的內鏡:(1)膀胱鏡:可分為檢查用膀胱鏡、輸尿管插管用膀胱鏡、手術用膀胱鏡、示教用膀胱鏡、攝影用膀胱鏡、小兒膀胱鏡和女性膀胱鏡。(2)輸尿管鏡。(3)腎鏡。
6、 用于婦科的內鏡:陰道鏡和宮腔鏡。
7、 用于血管的內鏡:血管內腔鏡。
8、 用于關節的內鏡:關節腔鏡。 現著重介紹硬管式內鏡、軟管內鏡、電子內窺鏡
硬管式內窺鏡
醫用內窺鏡是觀察人體內臟器官的組織形態的先進醫療設備,利用它可對人體內臟器官的病變大小、病灶位置以及病變性質等進行初步診斷。
內窺鏡外形為圓柱狀,中間為像傳輸通道,外側為光路傳輸通道,前端物鏡由一組透鏡組成;平面反射鏡在這里起到了形式上物鏡的作用,它將周圍圖像實時地反射到內窺鏡的實際物鏡,然后由目鏡端傳入攝像機。
目前國內市場上的進口內窺鏡廠家有德國KAPPA(柯帕)、Karl Storz(史托斯) Wolf(狼)、 Aesculap(蛇)、Strker(史塞克)、 Circon(順康)等;國內品牌有沈大、光典及杭州產的多外品牌等。
(二)軟管內窺鏡
自20世紀50年代后期纖維光學應用于臨床醫學以來,由于光學系統的不斷完善和改進,到目前纖維內窺鏡已達到圖像清晰,觀察視野大,內鏡鏡身細徑化,操作方便,品種規格全的程度。基本結構:以目前使用比較普遍的光學纖維。
胃鏡為例,它由①內鏡先端部、②彎曲部、③導像管、④操作部、⑤導光管和⑥導光管接頭組成。
成像原理:纖維內鏡成像原理是將冷光源的光,傳入導光束,在導光束的頭端(內鏡的先端部)裝有凹透鏡,導光束傳入的光通過凹透鏡,照射于臟器內腔的粘膜面上,這些照射到臟器內腔粘膜面上的光即被反射,這些反射光即成像光線。這些反射光再反射如觀察系統,按照先后順序經過直角屋脊棱鏡、成像物鏡、玻璃纖維導像束、目鏡等一系列的光學反應,便能在目鏡上觀察到被檢查臟器內腔粘膜的圖像。(三)電子內窺鏡
電子內窺鏡是繼第一代硬式胃鏡和第二代光導纖維內鏡之后的第三代內窺鏡。電子內窺鏡主要由內鏡(endoscopy)、電視信息系統中心(video information system center)和電視監視器(televisio monitor)三個主要部分組成。它的成像主要依賴于鏡身前端裝備的微型圖像傳感器(charge coupled device, CCD),CCD就象一臺微型攝像機將圖像經過圖像處理器處理后,顯示在電視監視器的屏幕上。比普通光導纖維內鏡的圖像清晰,色澤逼真,分辨率更高,而且可供多人同時觀看。
電子內鏡的第一代產品自1983年應用于臨床以來,到目前已生產出第三代電子內鏡應用于臨床。世界上生產電子內鏡比較著名的公司由美國的雅倫(WelchAllyn)和日本的奧林巴斯(Olympas)等。由于電子內鏡的問世,給百余年來內鏡的診斷和治療開創了歷史新篇章,相信電子內鏡將會在臨床、教學和科研中發揮出它巨大的作用。
基本結構:電子內鏡的構成除了內鏡、電視信息系統中心和電視監視器三個主要部分外,還配備一些輔助裝置,如錄像機、照相機、吸引器以及用來輸入各種信息的鍵盤和診斷治療所用的各種處置器具等。
電子內窺鏡的成像原理:電子內窺鏡的成像原理是利用電視信息中心裝備的光源所發出的光,經內鏡內的導光纖維將光導入受檢體腔內,CCD圖像傳感器接受到體腔內粘膜面反射來的光,將此光轉換成電信號,再通過導線將信號輸送到電視信息中心,再經過電視信息中心將這些電信號經過貯存和處理,最后傳輸到電視監視器中在屏幕上顯示出受檢臟器的彩色粘膜圖像。目前世界上使用的CCD圖像傳感器有兩種,其具體的形成彩色圖像的方式略有不同